索 引 号 | XM00503-15-00-2025-003 | 主题分类 | 人大代表建议、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|
发布机构 |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 | 文 号 | 厦应急函〔2025〕12号 |
标 题: |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反馈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63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|
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反馈市十六届
人大五次会议第0163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
市市政园林局:
曾群慧代表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构建“城市一张网”加强厦门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的建议》(第0163号)已收悉。我局高度重视,经认真研究,现将协办意见详细反馈如下:
一、基本情况
当前,厦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但在面对台风、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燃气泄漏、桥梁老化等安全隐患时,城市生命线工程面临挑战。周边城市如合肥通过“城市一张网”模式,实现对关键设施实时监测预警,成效显著。在此背景下,构建“城市一张网”,强化生命线工程建设,对提升厦门城市安全韧性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。
二、办理成效
(一)应急管理对生命线工程的成效
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范方面取得一定成果。2024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;成功防御多次暴雨和台风,未发生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。在生命线工程相关领域,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,加强化工、油气管道等行业源头管控,如对油气长输管道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“一区一策”整改提升。防汛防台风工作中,建立了人员转移避险和工作保障机制,完善临灾预警“叫应”机制,这些工作为生命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(二)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探索成效
在“智慧应急”建设中,积极开展多模块数据集成开发。推进应急物资管理系统、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等建设,整合气象、水利等多部门数据,为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。研发“厦门汛情直报”微信小程序,实现部分数据的快速收集与传递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据共享与应用,为生命线工程数据共享机制建设积累了经验。
三、吸收采纳情况
代表提出的构建“城市一张网”监测体系、强化部门协同与应急响应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建议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,我局积极吸收采纳相关意见,建议可探索设立全市统一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,作为市级机构实行实体化运作。各行业主管部门及辖区政府选派专业人员进驻监测中心,开展联合值守工作。通过监测中心7×24小时全天候的监测值守与数据分析,实现预警信息的智能化识别与点对点精准推送,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辖区政府。借助统一的物理场所将风险监测预警与联动处置机制深度融合,有效提升多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效率,大幅缩短联合处置响应时间,从而切实增强部门协同能力与应急响应水平,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。
四、经验做法
(一)强化责任落实与专项整治
在安全生产工作中,通过拧紧责任链条,实施联合惩戒、责令停产整顿等措施,有效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。针对小散工程、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保障生命线工程相关企业和设施的安全运行,这一做法可延伸至“城市一张网”建设中,强化对生命线工程各环节责任主体的监管。
(二)注重机制建设与预案演练
建立健全各类应急管理机制,如事故调查报告审查备案、生产安全事故响应复盘等机制,提升应急管理水平。构建四级应急预案体系,并组织各类演练,提高应急救援能力。在生命线工程应急管理中,可借鉴这些机制和预案体系,完善生命线工程专项应急预案,加强演练,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快速响应、有效处置。
五、不足之处
(一)生命线工程安全事故防控存在短板
建筑领域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事故多发,商贸领域部分行业也时有事故发生,反映出在生命线工程相关的一些行业中,安全事故防控不够有力,安全管理存在漏洞,影响生命线工程整体安全稳定。
(二)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
目前的数据共享主要集中在应急管理相关领域,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各设施数据整合方面还不够全面深入。不同部门和行业间数据标准不统一,数据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不足,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一网统管”,制约了“城市一张网”监测体系建设。
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如有需要,我局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。
领导署名:陈 忠
联 系 人:林 帆
联系电话:13599512160
厦门市应急管理局
2025年3月10日
附件:
主办: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技术支持:厦门市信息中心
网站标识码 3502000034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-28号闽ICP备06004296-28号
联系地址:厦门市湖滨南路170号9F联系电话:0592-2035555(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)